笔趣阁 > 历史小说 > 浪迹三国之一代帝王 > 第四章待机
    洛阳位于今河南西部的伊洛盆地,南临伊厥,背靠邙山,东有虎牢关,西有函谷关,四周群山环绕。这里气候温和,雨量适中,四水蜿蜒流贯其间,确是个山清水秀、物产丰富的好地方。

    由于这里‘居天下之中’,周朝初年,为了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,在这里修宫建殿,名为‘成周’,由周公长期坐镇。

    周平公正式迁都于此后的五百多年间,一直作为都城,城里还修筑了富丽堂皇的南宫和北宫。

    就连汉高祖刘邦当年率兵出关,夺得天下,也曾考虑过把洛阳作为都城,后经张良等人劝阻,才定都于长安。

    如今洛阳遭受董卓之乱,这历史名城已繁华不在,有的只是满目苍夷,废墟遍野。

    貂禅熟知洛阳的重要地位,计划在这已是废墟一片的土地上重新规划,大兴土木营建新的洛阳城。

    高顺听说此事,便大胆的来到大帐中拜见貂禅,直言问道:“主公营建洛阳,难道是想恢复汉朝盛况吗?”

    “说得对。”貂禅毫不考虑的回答道。

    高顺又继续说道:“主公负父仇,伐无道,德被四方,天下共睹。但是此也使得天下百姓血肉横飞,哭声不绝于耳,在这种情况下,主公兴木洛阳,还要大肆营建,恐怕不太合适吧?”

    貂禅听到这,脸上闪现疑惑的神色,问道:“那以你之见呢?”

    高顺续道:“与洛阳相比,关中就不同了。那里有据险可守的群山大河,有丰美肥沃的土地,真可谓天府之国。主公若坐镇长安,有紧急之事,退可以固守,进则可集百万之众,凭借原有的完备设施,出关东进,好比扼住了对方的咽喉,可轻易获胜。”

    这时,旁边的杨彪已经气得怒目圆瞪,忍不住出声道:“此言差矣,洛阳居天下之中,国师要俯视群雄,必要坐镇于此,方可威慑。”

    朱隽也出来说道:“杨司徒所言甚是,汉家天子自来定都于此。况且洛阳背靠大河,西向伊、洛,又是龙兴之地,北上则可威胁秦、袁,西向则可进鼎中原,当于此营建新城,再迎帝东归,方为上计。”

    貂禅听罢各人意见,沉思良久,果断的说:“不必再争论了,我已决定,为长久打算,还是营建新城为宜。”

    有关营建洛阳这样的大事,貂禅既然已经决定,谁还敢说个不字。她也真是雷厉风行,决定营建新城的当天,便下令动工。

    且说黎阳一役,张杨败绩,为我军所俘。

    大帐中,张杨跪伏在地,我面无表情的问道:“袁绍者,豺狼之徒,与我有私仇。稚叔何故助纣为孽,使百姓流离,兵士丧生?…你还有何话说?”

    张杨双腿发颤,断断续续的说道:“杨自知罪孽深重,我出兵救袁绍,实在是一时糊涂耳。我也知袁绍此人性疑,又善变,但不救之,实不义也。还望将军见谅。”

    “老大,事到如今,这张杨小儿留着还有什么用?砍了这厮得了。”典韦咧着嘴,恨声骂骂道。

    张杨一听,吓得直哆嗦,先前的风度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,一个劲的磕头,嘴里兀自求饶不已。

    廖化见状,望着我一脸不知可否的神色,揣摩了一下,方不紧不慢道:“老典此言差矣,斩杀降将算什么英雄好汉?况这张杨十八镇诸侯讨董卓之时,也是一方诸侯,不可杀也。”

    我笑笑,看着地上的张杨,出声问道:“稚叔,现下你肯降否?”张杨闻言,又磕了几个头,方抬头说道:“败军之将,实无所求,如蒙将军不弃,杨愿…愿降。”

    张杨说完,又跪伏在地,痛哭流涕,一个劲的感谢不杀之恩,并表示自己的归顺之意。我扶起张杨,安慰他道:“稚叔竭诚相投,我哪能再计较前仇。但愿合力同心,实现匡复社稷的大业。”

    说完,我便令卫兵带张杨下去,好生招待,张杨兀自拜谢不已。

    须臾,一眼看见张杨谋士董昭被五花大绑地押到帐中,我早知此人不简单。陈寿评曰:董昭才策谋略,世之奇士,虽清治德业,殊於荀攸,而筹画所料,是其伦也。

    我急忙上前解绑,边说道:“公仁受苦了,方才失礼之处还望公仁勿怪才好。”在场的众将见我如此这般,都一个个楞在了当场。

    我并不去顾及众人的神色,只管继续彬彬有礼的对董昭说:“久闻公仁大名,只恨相见太晚。今日得见,还望公仁指教。”

    董昭见我这般,真个傻了眼,先长长叹了口气,继而作了一揖道:“败军之将,何能再言勇。我不过是个阶下囚,当不得将军如此。”

    我诚恳的说道:“我可不这样认为,公仁所以败给我,在于张杨不用你的谋略,并不是公仁你的缘故。如当初张杨采纳你的计策,胜负实未可分也。”

    说着,我望了他一眼,故意盯着他说道:“实话告诉公仁,我现在打算乘胜南下宛、洛,公仁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董昭见我态度诚恳,确实把自己视为知己,也就坦城的说道:“将军刚平定冀州,现下又击败张杨,威振天下。以此看来,确实可以征伐宛、洛,但是将军也应看到,百姓已经劳苦不堪了,兵士也都疲惫了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,董昭清了清嗓子,续道:“而昭在日前听说,貂禅东征,已经袭占了洛阳。现在将军若调动疲惫困乏之军去攻打势头正盛的貂禅,必然会顿兵于坚城之下,久战难克。而那貂禅,是代表了汉帝的势力,伐之恐是作天下敌也。”

    “依公仁之见,我该怎么办呢?”我看着他问道。

    董昭沉思片刻,说道:“为将军打算,不如按兵不动,暂作休整,安抚百姓,充实粮资,锻炼士卒…”

    断了片刻,董昭又补充说道:“将军既已得河内,则可广农积谷,以观时变。”

    我听了董昭的建议,连声称赞不已。便按兵不动,暂屯兵黎阳,并谴使河内,告之太史慈严守城池,紧观时变。

    ;